2018年11月改造完工的上林县白圩中学足球运动场为学生开展体育运动提供了保障。
宾阳县民族中学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炮龙传统文化基地。
2018年9月投入使用的江南小学珺熙校区。
良庆区五象小学设施先进的全新数字化音乐教室。
横县石塘镇潘六村委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
邕宁区百济镇中心学校学生正在计算机教室上课。
本版图片:由各城区教育局供图
走进江南区苏圩镇新德小学,标准化的运动场、崭新的教学楼、宽敞的多媒体教室…… “学校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们的孩子能在这里学习是福气!”村民马一广高兴地说。新德小学是江南区一所农村学校,过去学校教学设备简陋,存在无电教设备、无体育设施、无图书室、校舍破旧、如厕难等问题。如今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建设, 面貌焕然一新。
“始终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朝着这个目标,南宁市提出了具体思路:从提高乡村教育水平、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控制和消除“大班额”、 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控辍保学机制等方面入手,逐步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质量上的差距,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打造特色:提升教育质量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南宁市鼓励引导各级学校规范发展、改革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
围绕“立德树人提品质”,良庆区强力实施文化强校战略,引导各学校认真挖掘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传统文化、体育、艺术、科技等校本课程,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强力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引导培育学生文娱兴趣爱好,通过综合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有机融合,创办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
2017年以来,江南区累计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全面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培育出江南小学、五一路小学、富乐小学、白沙路学校、菠萝岭小学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家长赞许的“善学江南”品牌学校。同时体育艺术节、书法绘画、舞蹈器乐、校园足球等活动蓬勃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让孩子们享受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幸福。
在上林县,三里镇中心学校“渡河公文化”、城南小学学生社团活动等“一校一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载体丰富、育人氛围浓厚,增强了群众对本地学校的信任和吸引力,乐教善学风气日益浓厚,全县义务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邕宁区开展校本教研,打造团阳小学壮族嘹啰山歌传承培训基地、那路小学壮族八音传承培训基地和孟莲小学传承乡土文化培训基地等。目前,邕宁区“一校一品一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城区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南宁市还把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抓手,注重在校园精神文化的特色上下功夫。全市各中小学纷纷开辟读书阵地,营造阅读氛围,举办各种主题读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全市各中小学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健全机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始终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让全市群众享受到现代化高品质的教育服务。”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始终把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克服各种困难,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自启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推进的力度,形成了市级统筹指导、县(区)层层分解落实、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予以统筹推进,科学调整了全市各县(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规划,明确了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将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考核县(区)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县(区)主体责任,切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落实。马山县提前4年、宾阳县提前2年通过自治区督导评估,两县分别在2016年、2018年的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扎实推进,校校过关。我市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严把市级复核关,走遍每一所学校,确保校校达标。建立市级督查整改情况跟踪制度,对每一个阶段的整改工作进行跟踪,定期报告整改进度,并科学指导县(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形成了制度完善、督前培训、过程督导、跟踪监控的全程督导方式。兴宁区、西乡塘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形成先进教育督导工作经验,获评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
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走进横州镇上淇小学,文化长廊“树人亭”“弘道亭”分列校园主干道两侧,假山流水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厚重古朴的道德经雕塑为整个学校校园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文化长廊和文化亭是去年建成的,共投入35万元。”上淇小学校长雷登献说,“义教均衡发展给上淇小学带来很大的变化,政府加大了功能室和教学楼的投入, 还为学校增添了一批教学设施设备,比如图书、仪器、多媒体设备等。”
这是南宁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缩影。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补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
一是增资金。各县(区)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2015年来,江南区、良庆区、横县本级投入均超过7.5亿元。
二是扩容量。各县(区)政府按照“兜底线、补短板”的要求,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2015年来,良庆区新建学校15所、江南区新建学校10所。横县改、扩建学校404所。宾阳县改、扩建学校124所。上林县新增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良庆区、江南区新增校舍面积均超过30万平方米。上林县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46万平方米,横县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37万平方米。横县新增实验室、功能室1602间,宾阳县新增实验室、功能室1384间,上林县新增实验室、功能室1209间。
三是增设备。2015年来,良庆区新增教学仪器设备18627万元,横县新增教学仪器设备17485万元。各县(区)新增图书均超过100万册,横县新增图书284万册,江南区新增图书235万册。宾阳县新增计算机18235台,横县新增计算机14727台,上林县新增计算机7010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几年的集中建设,南宁市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校舍不足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如今乡村最美的地方就是学校,学生愿学、乐学,家长放心。
特殊关爱:促进教育公平
特殊群体更要特殊关爱。南宁市高度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建立了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关爱和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了家庭特困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良庆区坚持关爱特殊群体,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机制。近年来,大沙田和玉洞片区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城区学校,不断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凡是申请政府安排并符合自治区、南宁市相关文件要求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安排到公办中小学就读。2018年全城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女子共6344人,其中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6283人,占99.04%,为每一位适龄儿童提供均衡就学机会。
宾阳县紧紧围绕教育公平,积极探索新办法新途径,不断完善公平保障机制,创新关爱体系。健全“政府牵头、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创新成立25支“代理妈妈”队伍共463人,与留守儿童“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开创了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新路子,“代理妈妈”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入选2017年全国百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宾阳模式”。
江南区在青少年较为集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对较多的菠萝岭社区、红日江景小区等社区建立11个“青空间”社工服务站,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法制教育、亲子教育、社区融合、学业规划、拒绝校园欺凌等教育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江南梦想村塾”“花季成长营”女童保护项目和“爱上邕城”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等活动,构建更全面的教育保障,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均衡发展,随着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教育“小目标”的逐步落实,托起的却是广大家庭的民生“大心愿”。新起点,新实践,均衡创建,为今天的南宁市教育事业带来无限生机,均衡发展让南宁教育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配足配强:保证师资均衡配备
硬件设施追求配套完整,在师资力量上也力求均衡。南宁市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并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考、特岗计划等方式,补充农村教育师资;通过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开通互联网、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上林县积极构建“县管校聘”管理机制、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新机制、教师交流和补充机制,逐年补充教师,缓解学校教师缺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015年以来,通过教师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壮汉双语教师培养计划等渠道吸收新教师404人。
作为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县,横县尤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工作。2015年以来,全县共安排教师培训经费3229.5万元,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达80311人次,其中参加“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培训的教师达6459人。积极组织开展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三名”培训,兼职教师培训,以及校训一体“送教下乡”活动等109个县级教师培训项目,参加培训的教师达35804人次。
江南区在培训教师上下大功夫,每月开设“善学江南”教育大讲堂,让老师们在家门口就能面对面聆听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的讲课;选派200多名教师到区内外名校跟岗学习,全年培训教师8.22万人次,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为了让教师安心从教,良庆区积极落实教师待遇,制定政策留住人才,如实施教师住房保障安居工程,2009—2016年新建教师周转房和公租房34栋526套,建筑面积24540平方米。“我们不仅住进了干净舒适的教师周转房,每个月补贴还比城里老师多几百元,这让我们觉得在哪里教书都一样。”良庆区那陈镇西盛小学乡村老师陆礼开心地说。